清代玉板指什么人用?
清代玉指环,今人习称“扳指”,是专事摘弓或套饰于手指的玉器配饰。古人以大拇指扣住弦,用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合力将弦拉满,故有时称“扳指”。因其常与弓矢为伍,被人们视为象征力量和阳刚之气的饰物。清代“扳指”由清兵狩猎用具传衍而来,为八旗子弟所习用。乾隆帝笃信“弓弦不断,大清基业不断”的话,他曾谕令兵丁习武练射,且将腰中悬弓配箭和佩戴“扳指”作为服饰制度。此后,无论武职、商贾、文士,以至王公大臣,都佩“扳指”为美饰,乃至出现了“无扳指,不成绅”的风习。
清代玉扳指
当时制作玉“扳指”的能工巧匠,大多集中在京城南城一带。他们根据人们崇尚吉祥的审美趣向,用玉材质地美和造型、图案的装饰美,将吉祥寓言物和纹饰表现在扳指上,如用兽首扳指象征威猛、福运降临,或在背侧琢刻“吉庆有余”、“福寿双全”、“如意平安”等等,以寄寓吉祥的心愿。清末,随着王公贵戚的衰落,玉扳指之用才逐渐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