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人喜欢玉石?
因为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而那里是和田玉的原产地。 先有玉然后才有《易经》和中华文明; 在《易经》中“玉”和“友”字相通,所以“以玉比德”,用美德来比喻高尚的君子。
在礼记中有“君子比德于玉焉”、“润泽而有光,其德如玉”“锐而不伐,柔能克刚,敬慎而温,可以为人;廉而不刿,仁也”等说法。把君子的品德形容成温润美玉。 所以上古时期就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佩玉而行”的说法了。
到了现代,有些地区还是保持了这样的风俗,比如新疆一些游牧民族,他们习惯将玉带在身上,随时擦拭清洁;而汉族也有春节买玉送长辈、朋友的习惯。 这其实是因为我们骨子里就认为玉是有生命的,是可以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的。 所以有人讲,收藏玉器就相当于养了个“儿子”。从挖掘出来那一刻起,你就开始照顾它,给它浇水、晒太阳,细心呵护,希望它能继续生长,光芒四射;如果你不把它当成儿子一样对待,那它就会和你“生分”、“疏远”。
我身上就有一个很好的例子。 我13年的时候开始接触和田玉,那时候对这块玉不是很了解,只是被它的美吸引住了,于是我花1500元买了块不大不小的玉牌。 因为当时不太懂如何保养玉器,就把他放在抽屉里,时间久了,可能由于空气潮湿,他的边缘部分出现了淡黄色的霉点。 我很担心这会对玉牌的质地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于是上网查询该如何处理。 刚好看到一篇文章写道:如果玉出现颜色变化或者表面出现霉点,不要用指甲抠掉或者用刀刮去,这样会破坏表面的光泽和纹理。应该先用柔软的布或棉球沾酒精擦洗,如果还不能清除,可以用牙膏多擦拭几遍。 按照这种方法,我的小玉牌很快恢复了原来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