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和清代霁蓝釉香炉怎么区别?

娄润海娄润海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清代乾隆朝霁蓝釉香炉釉色鲜艳程度、形制规整程度不如雍正朝,器物造型增多,除仿成化鸡心形、蒜头形外,还有双耳炉、连座炉、僧帽壶、渣斗式花盆、贯耳瓶等。嘉庆以后,霁蓝釉普遍发乌,但也有色艳如霁者,与明代宣德蓝釉色相接近。

清代蓝釉香炉品种有亮青釉、抹光釉、粉青釉、灰青釉等。在清代祭器制度中,霁蓝釉香炉为乾隆朝独创,用于祭日行释菜礼的郊坛及先蚕坛之茧馆。祭日郊坛、日坛的燎炉、香案等陈设,乾隆朝前为青铜镀金器。乾隆帝认为祭日用金陈设与用红牲,红服等主色不协调,用金亦不敬,下令改做木胎描金陈设,而燎炉则改用霁蓝釉陶器。

嘉庆朝霁蓝釉燎炉、炉樽又改做青釉,木胎陈设也大部改为青釉陶器制作。因此,嘉庆朝青釉燎炉、炉樽数量较大,釉色以天青最为常见。

清代霁蓝釉主要使用豆青釉、灰青釉色釉做护胎釉,罩釉烧成后护胎釉与底釉交界出常出现一条深褐色铁线。清末,霁蓝釉护胎釉有的使用抹光釉。蓝釉木胎器物多涂桐油,器身、器座接触处,有时会有桐油沁入护胎釉和蓝釉的釉面上,出现一圈黄褐色的沁线。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