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银元银币含银量是多少?
现代的贵金属铸币制造厂,对成品银的要求很严格。 一般要求含有纯银99.0%以上,但是考虑到加工精度、磨具磨损等客观因素造成的损耗,实际出品的银币往往只有98.5%左右。 而作为近代币中的老大哥,袁大头则是由北洋政府委托日本名古屋铁工所设计制造的。据称由于当时中国没有铸造现代化银币的设备,因此才委托外资机构代劳,而除了部分样币外,普通流通品的含银量并没有达到99%的程度。 在我国货币史上,银元被称为“洋元”或“大头”(因形似而得)。民国元年(1912年)二月袁世凯即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后,宣布统一币制,令财政总长周学熙迅速派人制作新币。
为制造银元,袁世凯命人购买了德国和意大利的造币设备各一套。不过,由于当时国内尚未掌握铸造工艺,于是便将两套机器租借给日本。由此,在民国三年(1914年)开始,我国的货币史上出现了“袁大头”。虽然材质是白银的,但表面经过镀镍处理,色泽呈亮白色。 至于题主说的含银量问题,其实完全没有必要担心,只要不是假币或者劣币,都是符合标准的。而且作为主流货币,袁大头在市面上是十分容易获取的,价格也不贵,完全可以当做收藏品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