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三年钱有哪些?

庄宝雪庄宝雪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民国三年”是指1914年,也就是中华民国成立三年之后开始铸造的钱币; 那个时候袁世凯当政,为了彰显共和之气,于是废除了清廷的“皇朝”称谓,改用“民国”来称呼自己的政府;

另外,袁世凯为了展示共和的体制比前清更进步,于是大搞宪政,成立“参议院”,并且规定中华民国“国体”为“民主立宪”(后来这个“民”被废除)。在“民国元年”到“民国十年”之间,我国发行了带有“民元”“民二”“民三”……等纪年的纸币,而当时的钱币上也出现了类似的标记——不过这些钱币上的文字是满汉双语,而且汉文还是篆书,看起来十分不协调。

随着“共和”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以及国内倡导“废除汉字、实行拉丁化新文字运动”的影响;

从“民国十一年”开始,我国的官方文书和印制钞票开始使用简体的“民”字;而民间诸如香烟牌等开始使用“民”字。 但是一些旧势力依旧顽固,他们依然坚持着“大清”、“大清朝”、“大清帝国”、“大清光绪”之类的旧称;

于是围绕着“是否要使用‘民国’年号”的问题上,以康有为为首的保皇派和以梁启超为首的新政派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最后,拥护“民国”新名称的一派取得胜利,康梁等保皇党人纷纷改口……

自此以后,“民国”作为新王朝的名字被正式确定下来。 而那些在辛亥革命中失去的银元,也因为其背面有“宣统三年”或者“大清国”的字样而被禁止流通。

那些已经流通过的“宣统三年”或者“大清国通宝”需要重新打洞或者回炉融化后重铸。这在民间被称为“剪丁”或是“毁角”。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