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为什么有佛?
这个要分成两个部分来看,一个是为什么要有佛公,另一个是为什么是佛公。 先说为什么要有佛公。这个问题就涉及到玉文化中的一个重要题材——宗教主题的雕刻。在玉石雕刻中,常见的宗教题材有观音、达摩、弥勒佛等,而其中又以观世音菩萨最为常见。这是由于佛教自汉朝传入中国后一直深受中国人喜爱的原因所致。到了明朝,由于皇帝的推崇,佛教更是盛极一时。
在这种大环境下,玉器中也自然出现了大量的佛教题材的作品。而在所有佛菩萨像之中,观音的出现率无疑是最高的,这也和佛教中的普度众生理念分不开。所以如果要说为什么要有佛公的话,其理由也很简单,那就是迎合了大众对佛教的喜好。
再说为什么是佛公而不是其他菩萨像。这就要说到玉器的塑造语言。虽然一切物体都是可以成型的,但是不同的物体会造成不同的视觉冲击,从而表达出不一样的寓意。比如我们所熟知的“以形喻意”的表现手法,其中的“形”就很可能是指的形态,而不是具体的实物。
例如,我们说起“松”的时候,想到的一定不是松树,而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老干虬枝”;而说起“竹”的时候,想到的也不是翠竹,而是“临风傲雪”。在这里,形状成为了一种极具象征意义的语言符号。 而佛公的形象正是最符合这种“以形喻意”的表达需要的。首先,佛公有着典型的菩萨造型——丰满圆润的身体、宽厚的肩背、柔和的线条。特别是当佛公呈现为立像时,这种造型语言就更明显了。
佛公的手势也是表达含义的重要部分。通常来说,除了一开始说法说法螺,其他的佛公形象都是手印整齐,神态祥和。而这种手势就被赋予了“吉祥如意”的含义。所以从整体上来看,佛公的形象正好符合我们对“吉祥”的象征性表述需要,因而受到大众喜爱也就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