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胶的翡翠好吗?
首先,起胶并不是鉴定翡翠好坏的标准。 就像题主说的,“起胶”是指翡翠外表泛着一种油润的光泽,就像是透明的水晶里包藏着一团荧光物质,这种特殊的光感就是“起胶”。 有种说法是:“起胶”是因为翡翠里面有有机质,也就是树脂的成分,因为老坑的翡翠里面常含有硬脂烯酸,这是一种类似于树脂的有机化合物;还有一种说法是:有“起胶”现象的翡翠,其中的矿物晶体颗粒相对较粗(肉眼能观察到),且排列松散,形成一定厚度,在光线的折射下,就形成了那种类似有机质的油脂光泽,即“起胶”现象。
无论是哪种说法,其实都说明了“起胶”是一种优良的油性好,而且是自然形成的。 但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翡翠都有“起胶”的现象,这取决于两个因素:其一是翡翠本身的质地,其二就是抛光的程度。 “起胶”需要优质的油性和良好的抛光度来完成。如果玉质本身杂质过多,或者结构过于紧密,再或者是抛光粉没有清洗干净的话,都是可能导致“起胶”现象不明显甚至没有的。 所以不能认为有了“起胶”就一定证明这是好的翡翠,同样,没有“起胶”就说明这是一块不好的翡翠的做法也是不对的。
那是不是有“起胶”就可以买呢? 当然不! 如果一只“起胶”很好的手镯,但是种水很差,也就是玻璃种或者是冰种,那么它的价格一般不会太高,毕竟价值决定于内在的质量而不是外在的表现。 但是如果这个“起胶”的手镯是糯种的,那就需要慎重了。 因为糯种属于中低档的,它的“起胶”可能仅仅只是表面很薄的油脂光泽,而这种层次是很浅的,看起来有点像磨砂感,所以这种“起胶”并不能给手镯带来太多的光泽和美感。
总之,起胶好不一定就是品质高的翡翠,但不起胶就一定不是好翡翠吗?这个问题就不对了。 就像上面说的,“起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加工的过程,如果加工的时候保养得当,很多原本是油青种的翡翠,经过打磨、抛光,也可以拥有不错的“起胶”效果。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带有“起胶”的翡翠就是上乘之品,“起胶”的程度和品种是两回事。
不能以偏概全,看到“起胶”就好,没“起胶”的就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