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蝉是什么料?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典故出自《庄子·山木》,意思是说:螳螂想捕蝉,不知黄雀在后面盯着它;黄雀想捕螳螂,但螳螂已经先把它网住了。而翡翠行业里也有一个类似的故事流传。 相传在春秋时期,吴王阖闾命著名工匠打造了一对玉蝉,以纪念死去的妻子西施。玉蝉做成后,阖闾把其中一只放入夫人墓中随葬,并在墓外立碑,上书“西子之墓”。
另一只由阖闾自己保存起来,每天擦拭把玩。有一天,阖闾正在把玩这只玉蝉,突然觉得蝉翼仿佛动了一下,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只绿色的小蝉正趴在蝉翼上。小蝉望着自己,双眼仿佛在说话——是在责怪自己亵渎了逝者吗?阖闾顿时感到自己罪孽深重,无脸见西子的亡灵,于是拔出佩剑要自尽。
他的忠臣伍子胥看到后,赶紧提醒他自杀后无法面见西子,反被阖闾责骂了一通。伍子胥无奈,只好建议阖闾将那块碑移开,让西子的墓穴暴露在阳光中。 故事到这里并没有结束。据传,此后每隔几年,这座古墓中就会飞出一只玉蝉,在天空中绕着坟墓飞一圈后又悄然落下,直到唐代某位皇帝在位时,此事才告终结。这位皇帝的妃子最爱首饰,她佩戴的耳环和步摇中有很多都是用翡翠做的蝉。每当她在宫中赏花时,那些蝉就做自由飞翔状,仿佛真的蝴蝶在翩翩起舞一般。
用今天的眼光来看,这个故事当然荒诞不经。不过从中也可以看出古人对于翡翠的喜爱之情。他们不仅把翡翠视为珍宝,还赋予其灵魂与生命,认为它是神灵的寄托、灵魂的象征。而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很多关于翡翠的传说也都是源自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