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有多少体?

褚德宽褚德宽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现在比较通行的说法是,汉字有七体,即篆、隶、楷、行、草、章、飞白。这个说法是清朝书法家梁同书提出的。

“飞白”在现代的书面语中已经极少使用了。但“飞白”其实是一种特殊的书法形态,与通常意义上的笔法不同。“飞白”的字笔画中间呈白色,因似飞鸟展翅的尾翼而名。由于书写速度很快,笔端多断而毛糙谓之“飞白”(参见《中国书法简论》)。

所以严格来说,“飞白”不是一种字体,而是一种特殊的书体,或者说某种书体的表现方式。 例如著名的汉碑之一《张迁碑》,就带有明显的飞白特征。

从上面的图片可以观察到,《张迁碑》的笔画边缘处明显呈现毛糙状,这就是所谓的“飞白”。这种书体后来被广泛应用于隶书刻石之上(如《曹全碑》等),成为汉代隶书的一个典型风格。因此,“飞白”也可以算作汉隶的一大特色,不过它并不在传统的汉字七体之中。

以上所述就是关于汉字“七体”最通俗的解释了。所谓“八体三法”也是指这七种基本书体和三种基本技法,详见下文解释—— “八体”——八种主要书体:铭文、籀文、小篆、隶草、行书、正草书(今草)、真字和篆书; ——八种辅助书体:分书、八分书、鸟虫书、章草、隶书、楷书、行字、飞白。 关于这个说法,最早见于三国魏钟繇所著的《钟繇传》。其中记载说,当时魏文帝曹丕命他撰写《诏策》,钟繇上奏说自己的书法只有八体:“一曰铭石之体,二曰章草之体,三曰隶书之体,四曰飞白之体,五曰行书的体,六曰草书之体,七曰章草之体,八曰篆籀之体。” 但据考证,上述内容出自后人托名所作。而且后世学者也怀疑这些所谓的书体是否真正存在过。

至于清代的梁同书提出汉字七体的说法,较为可信一些。 在古代,这些“体”一般是指官方规定的标准书体,或称正体。但实际上每个时代的标准书体都是不断变化的,因而所谓“八体”“六体”之类,不过是历代人们约定俗成的说法而已。 所以在我看来,所谓的古人在谈论书法时提及的那些名称,大多是用来泛指某一类风格的书法作品,而非像今天这样去专门指代具体的某种书体。如果非要说它们指的是什么书体的话,那就只能按当时的具体语境来加以认定了。

优质答主

谢邀 书法有多少体,这是个哲学问题啊~这个问题本身就是在问“世界上有形无形的物质存在多少种状态”一样的问题吗!?这显然是没有答案的呀…如果硬要说的话,那就是:无数种…… 因为人脑可以创造无数种的字体,所以就有无数种的字体的存在了,当然也包含了无数种不同字型的字体——毕竟字型也是人类创造的嘛=_= 那么题主觉得这些字体都是同一个类型的字体吗? 所以,我们讨论书体的风格和流派的时候通常会说“某某体(或某派)的风格/笔法如何如何”等等而不是说“某某书的风格是怎样的”…因为书体是一种广义上的分类法,用来表示一个书写工具(比如毛笔、硬笔等)下可能存在的各种写法;而流派的含义则是狭义的比较具体意义上的区分方法,指代某一时期某种特定风格的书法作品在某个地域范围内的流行情况。它们两者其实是有区别的好伐(๑乛◡乛๑) 如果实在不理解就想想物理学的经典三定律好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