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多娇书法?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个江山多娇的“多”,应该是个动词吧? 就是这词太有名了所以很多人忘了其实这是个动宾结构的词组(江山多娇) 于是有些人就以为江山是多而娇艳,或者把这两个字拆开当成两个形容词来误解了原意……
当然也有不少人根本不关心什么意思直接就拿来用的。比如我曾经在西安看到一建筑外墙题词(不是碑林之类的),上书四个大字:江山多焦。 我觉得这字的作者应该是有点文化基础的。
因为这四个字的结构布局完全符合一般意义上的书法审美标准。只是内容。。。 还有朋友贴过一个类似的笑话 不过这个笑话明显是抄袭的——原出处可见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笑话,个人认为主要在于,汉字(尤其是古代汉字的)词汇和书写形式之间并没有像西方字母那样有严格的联系,导致很多看上去很接近的字,在书写时却往往完全不同 而且古人并不一定总是按照现代汉语的意思去书写古代的词汇,很多时候他们更倾向于追求一种文学上的美感,这就使得我们在阅读古书乃至理解某些成语含义的时候经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麻烦。
比如说,同样是“江”、“河”二字,我们通常能联想到的是江河,可当这两个字出现在《诗经》里时就变成了山川与丘陵的别称;当它们出现在王羲之的字帖中时会变成“江河之行”或“山河之形” ——你很难通过单个字来判断它是代表什么 再比如,当你在街头看到某招牌写着“XX堂”三个字时,你的第一反应会是某某药局或医馆,但到了宋朝,它就可能是个妓院的名字-_-||| 所以,题主的问题之所以会引出这么多笑话来,说到底还是由于我们对古代汉语不够熟悉导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