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友们好,我是李秋明(字子健),专注紫砂技艺、文化及品鉴。 壶友刚刚入手的新壶,需要处理的问题无外乎两个:消毒和清洁。 因为新壶在制作完成之后,会有高温的烧制过程,以促进氧化铁结晶的形成,提高釉色的亮度且防止茶水渗入;而且采用高温烧制的过程也会杀菌除霉。
1.中国人民银行自2003年发行了第1套珍稀动物纪念币,这套纪念币共7枚,包括了虎、大熊猫、孔雀、丹顶鹤等小动物,每枚的图案和颜色都不同,很有特色;这套纪念币发行量较小,目前市场价格较高(见图1) 图1 第1组“珍稀动物”普通纪念币 2.随后,在2004年和2005年又发行了两套“珍稀动物”纪念币,
“砗磲”二字,最早见于西汉司马迁《史记》之《河渠书》中记载的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南越相吕嘉反,亡入海中。乘船西走,至于合浦。”东汉应劭注曰:“合浦,县名也。北出界,有山,多生珠母。”又载其形状曰:“色白而理赤,有纹理如车渠;可作杯盘,尤宜妇人簪插。”“车渠”者,即指砗磲也。
首先明确一点,钞票在印刷、流通使用时都会沾染上油脂,只是有的明显,有的不明显而已。造成钞票上有油渍的因素很多,例如: 1.钞票的印钞工艺中,对于纸张的处理包括涂布、压光、滚筒压印、收纸等工序,在这些工序中,如果操作不当或机器磨损导致压力过大时就会使纸张表面出现油渍;2.在钞票的流通过程中,
“翠”字是个形声兼会意字的,《说文》中解释为:“翠,青羽也。从羽,翠声。”“翠”本义是指孔雀绿色(这种绿跟刚刚成熟的梅子那种淡绿是很接近的);“翠”引申指“青绿色的玉”。所以,“翠”就是青绿色的玉。用这样的玉来制作为首饰或器皿,当然很好看,因此古书上说它“饰物之称也”。
帽筒在古代是陈设于厅堂、居室的家具,流行于清代中期至20世纪初,为陈列冠帽用的瓷器家具,多成对出现。帽筒因为空心状,亦称“灯挂瓶”,造型取自灯笼的形制,呈圆柱式,直口,短颈,圈足。帽筒因器、足的大小而有所不同,一般器身大于足,故足多外撇,有些器底圈足较小,器身与足几乎成倍差。
清代的手镯值钱。清代的手镯是玉器市场中的精品,而且有着极高的收藏价值,因为清代的手镯是宫廷造办处制作,而宫廷的作品做工都非常精致,所以价值都是不菲的,同时清代的手镯也是玉中难得一见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