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酱釉罐有什么特点?

殳梓安殳梓安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酱釉源自宋朝“芝麻酱釉”,在清代也有制作。酱釉在制作时,需在高温还原气氛中烧制,呈色比较稳定。釉面多有细碎开片,釉色有深浅之分,浅者称“紫定”或“茄皮紫”,深者称“紫酱色”、“紫黑色”。清酱釉基本上都是仿宋酱釉烧制的,只是在造型上有清瓷的特点。

乾隆时期酱釉较为流行,所制器物以瓶、罐居多。罐口沿、肩、底足外部均有露胎一周,器里外满施酱釉,器外用刀刻成仿铜器夔龙纹装饰。由于烧制时施釉较厚、流釉,使得器底往往有自然垂流的波浪状,并与白色胎体形成黑白对比,非常特殊和有趣。乾隆时期所制酱釉器传世较多,光绪时也有仿制。酱釉器物造型工整,器身与盖合缝严密,与霁红器一样,早期不署款。

浅酱釉康熙时已有烧制,色如熟栗,釉面光滑洁净,釉层较厚。康熙浅酱釉器,传世品少见,多数是小件器。

仿哥釉与仿哥釉彩瓷基本一致,在此不做论述,在需要时可参考仿哥釉彩瓷部分。

黑釉也是源自宋代的品种,在清代也有制作。器身通体施黑釉,釉面微有橘皮纹开片。黑釉器制作较少,造型多为小件器物,瓶、罐较多。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