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尔南多.波特罗作品?
《弹吉他的裸体》
费尔南多.波特罗于1942年出生于一个哥伦比亚的港口城市——马格达莱纳省的巴兰基亚。他的父亲是一位退休的水手,后从事于贸易及地产开发工作;母亲是一名教师。
作为家中最小的孩子,他在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的荫庇呵护下无忧无虑地成长着。自幼就酷爱绘画的波特罗,曾一度想成为一名建筑师,但无奈于家庭的经济条件无法支持他去波哥大或布宜诺斯艾利斯进行深造,而哥伦比亚的其他地方又没有开设建筑学专业,所以最终他只得选择去巴兰基亚的地方艺术学校学习绘画。
在艺术学校学习期间,为了能解决学费和生活费的困难,他一边上课,一边靠给一些报社和出版物作插图来挣钱。在课业之余,他在一次朋友的推荐下,到一家电影院的放像间工作。
对于这份特殊的工作,波特罗自己有着非常深切的理解:“我们每天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影片胶片上的灰尘刷掉。在工作之前,我们都会做好长期工作的准备。因此,在我们从早干到晚的过程中,有时候,一天或几天里,我们能看到同一部影片。从那时起,我就拥有了一个特殊的电影放映机——我的大脑。”
波特罗在这里度过的四年时光成了他艺术学习的重要经历。他认为这些经历“不仅使他学到了许多有关绘画的课程,还使他在无声电影艺术家如卓别林、基顿和巴斯特·基顿等人的作品中得到了新的鼓舞”。
《带苹果的静物》
在这期间,他的艺术风格受到其当时在巴兰基亚的老师——超现实主义画家福斯托·托尔卡罗的显著影响,并开始尝试静物和裸体画的创作。但是,他所生活的城市——巴兰基亚对于他更具有重要的启示。波特罗将这一切解释为:“我们住在卡利奥卡河(Magdalena River)旁边的港口。我们周围总是会有一个巨大、黑暗的景象:满是黑人和混血儿的街道。我的城市里没有白人,白人是后来才到这儿来的。我周围的这些人都是黝黑壮实、头大、胸大、手大、脚大的人。而且,所有的动物、所有的家禽、所有的鸡、所有的火鸡、所有的猫、所有的狗也都是这样的……当他们打麻将或玩骨牌的时候,他们会一动不动地能呆上好几个钟头。这一切,给了我一种形象的启发。”
从此,“肥胖”和“静止”就成了他作品不可分割的突出特征,并一直沿用到他后来的作品中。
在这以后,他的作品开始在很多地方展出。1957年,因获一项奖金,作为交换生的他来到波哥大,在“自由美术学校”师从具象表现主义画家阿尔贝托。加莱拉。在此期间,他又开始学习制作雕塑。1958年,他再次回到巴兰基亚,继续进行创作,并在1959年举办了人生的第一次个人画展。同时,他还开始为电影制作海报。
《母爱》
1962年,在朋友的建议下,他来到巴黎继续深造。他的作品此时仍然保持着哥伦比亚时期的风格特征,但在他的创作领域中,又增加了风景画这一新的题材。
在巴黎,他不仅参观了诸如“法国现代艺术博物馆”这样的著名美术馆,还游历了意大利,亲眼见到了文艺复兴大师的作品。在欧洲的学习和生活经历使他的创作技巧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和完善。在1962和1963年,他的作品又先后两次在巴黎的“巴黎双年展”上展出。
1965年,他移居到加拉加斯;并于1966年在这里举办了一次个人作品展。在加拉加斯期间,他经常去委内瑞拉的中央大学里讲课和演讲,与学生和教授进行学术讨论。这期间,他也与委内瑞拉画家如萨维尔·阿夫雷乌等人有着重要的交往。在加拉加斯的经历,使其作品在风格上发生了重要的转变,在绘画的构图和色彩上,都趋于简化、朴素。人体的形态也从圆润转向了更加厚重、僵硬与静止,从而形成了一种独树一帜的个人画风。
1973年,他移居纽约。纽约作为现代艺术的中心,他的作品在这里得到了广泛的展示和评论,使其在国际上确立了个人的艺术地位。自1974年起,波特罗在美国和欧洲各地参加了大量的群展和艺术沙龙,举办了多次个展,曾在美国和英国等国多次举办巡回画展,他的作品在拍卖市场以高价成交。他个人也多次获奖,其中包括美国艺术学院的年度金奖、“世界艺术世界和平奖”等众多艺术荣誉。并有多座城市和博物馆为他举办个展及收藏其作品。他被公认为是拉丁美洲现代艺术大师。
1985年,波特罗回到了巴兰基亚。之后他仍不断进行着创作,并在世界上各国各地频繁地举办画展和开展相关活动。1995年他获得西班牙“毕加索美术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