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谁画喜鹊画的好?

申明阳申明阳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华嵒(yán)是清代杰出的花鸟画家、扬州画派的代表人物。华嵒的画别开生面独树一帜,他善于从生活中体悟,创作出大量的优秀作品,深受人们喜爱,并流传海内外。他的《松鹊图》是他花鸟画的代表作。

华嵒一生未考取功名,故自称为“新罗山人”、“东陂野人”、“布衣者”、“写生懒汉”等,他的祖先是福建闽县(今福州)人。曾祖父华之瑜始迁居长乐县横舟村,从事裁缝为生。从此这个“世代攻缝纫”的“下九流”家庭,世世代代与画业结缘,形成“一门丹青四代传”的画艺之家,为我国画坛罕见。华嵒一生布衣,长期浪迹江湖,从事绘画和卖画为生,足迹踏遍赣、湘、黔、鄂、桂、鲁、豫、川等省,于五十岁(一七二八年戊子)以后往来于扬州书堂、镇江焦山和苏州等地进行艺术活动,曾与高翔、金农、郑燮交游,被包括黄慎在内的“扬州八怪”之一。六十九岁(一七四七年丁未)还自扬州返豫章之南昌,是年逝世于南昌旅馆。华嵒一生以卖画为生,他擅长人物、山水、花鸟。山水画脱胎于元人笔墨,他所创作的山水画在当时曾有“江左山水自石田已还,以新罗为第一”的崇高评价。

花鸟则直取徐熙水墨野逸画风,并汲取恽寿平没骨法,变恽氏的熟媚而为生拙,并以自己深厚的书法、篆刻功力去媚俗。他用笔出自明代陈洪绶勾勒衣纹的“兰叶描”,刚柔并用,变化多端,笔简意赅,形象准确。设色在工笔,写意兼有的基础上,施以没骨重彩,艳而不俗,淡而有韵,形成了格调清奇、色彩明丽、生意盎然的独特风格。徐悲鸿曾题诗赞曰:“画到工处巧已极,不落蹊径超凡俗。”华嵒的书法亦很出色,他初宗“二王”,继法张瑞图、黄道周,善行草、隶书。

由于华嵒在长期的写生创作中获得了丰富的经验,对禽鸟虫鱼、花卉竹石、猿虫松鼠、马牛等均有深入地研究,故所画形象生动,栩栩如生,极有“生趣”。因此他提出了自己的“生趣论”画主张,他说:“学画大成曰生趣,生者真也。趣者神也。真不似其似,真似也。似而不真,曲似也。以曲似为工,非精鉴者不解。善鉴者鉴真趣,不为形拘,不为曲似其迷惑,鉴其取态,传其神情,所谓具慧眼者也。予画求生趣,惟恐不曲,惟恐不安,求真以安其生也,曲以传其神也……”(《新罗山人题自画松石》)华嵒的生趣论是他绘画创作经验的总结,亦是他艺术创作的理论指导。

《松鹊图》轴,立轴,绢本设色,纵233.3,横124厘米,是华嵒花鸟画的典型代表作,现藏于故宫博物馆。历代画师画松鹊的作者不少。或以工笔勾染为主,如宋代宋迪的《松鹤图》;以双钩填色法为主,如宋代宫廷画院画家的《双喜图》(藏于台北。但华嵒的《松鹊图》不落前人窠臼,有别于古人的表现技法,而独创新格。此图不拘于松树的形貌,而是用没骨兼勾勒法,以淋漓苍润的水墨点画松干及松枝,松针用细笔复勾,笔断而意连,松针攒列疏爽,富有弹性。两只喜鹊(古训又鸣为鸲鹆、八哥、反舌、高尾、玄衣曲尾鸟、楚雀、胡阴,北方民间称“喇叭鸟”、“锅店子”、“喜鹊”)一上一下,相背向而立于松枝上。前面的一只仰首鸣叫,其喙前伸,两爪紧抓松枝,羽翼蓬松,尾大如扇;其目光咄咄向前方,尾上翘与地面几乎成九十度,尾羽呈不规则的五色点斑,翅羽呈覆扣状向下略张,胸腹皆用淡墨衬出,显出圆润饱满之态。另一只喜鹊屈身俯向前面立于上枝,其神态悠闲,翘尾,仰首展双翅,两足抓住松枝,双爪、头部用浓墨,胸部、双翅皆用石绿,头顶有白色纹线,尾部也是黑色纹线,笔墨细腻,设色温润。它与前面的喜鹊又形成对比,一主一宾,一动一静,相映成趣,饶有风趣。

该画在松干上有华嵒题诗七言律诗一首:“松阴六月凉如水,一霎微风掠翠尾。两两翻飞不畏人,隔溪更有人相对。江南水落枯槎横,双飞不向空林鸣。山城岁暮少人迹,雪意未归寒夜青。”诗、书、画、印相互辉映,浑然一体,使人的精神为之一振,从而陶治情操。此画的笔墨具有“劲如铁,柔如棉,枯如柴,润如玉,轻如纱,细如发,圆润厚重,简洁浑厚,浓而不滞,淡而不薄,干而不燥,湿不泛滥”的长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