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民国元年的袁大头银元吗?
1912年国币发行业之初,为了显示新政府的“民主”和“公开”,以及一圆银币的主币地位,在发行银本位制壹圆银币的同时,也生产了面值为五角的伍角形别币。但因其与英帝国统治下的印度货币单位“罗素”(Rupee)读音相近,且当时中国对外贸易逆差较大,为增加进出口贸易中的外汇收入,故此币未流通于市面而将其收回,改铸成色、质量更高的壹圆银币。
不过,近年来随着近代钱币收藏热的不断升温,各种“宝贝”层出不穷,不少原先珍罕少见的钱币也开始陆续现身。2008年底,在北京一家拍卖公司的春拍上,一只“袁世凯像共和纪念”壹圆银币以86万元的成交价引起市场惊呼;2013年9月,在上海一个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上,另一只“袁世凯像共和纪念”壹圆银币同样吸引了众多买家,最终这枚钱币以145万元人民币拍出。 上海一家大型拍卖公司去年春季拍品中也有“袁世凯像共和纪念”壹圆银币一枚,不过该枚钱币的估价高达200万元至300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上海秋拍上的那只“袁世凯像共和纪念”壹圆银币,虽然只有79.3克,但其最高报价竟达到160万元,足以见证其魅力所在。 “从近几年各地拍卖会上的成交情况来看,‘袁大头’的成交价格总体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在2009年至2010年间,‘袁大头’的价格上涨非常明显。”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市场上普遍流通的“袁大头”都是民国三年或九年、十年的普通版别,这类钱币的收藏价格不高,一般几百元一枚;而在清代,朝廷规定每纹银一两只准铸币一元,所以当时的银元材质是纯银的,质地均匀,纯度很高。
不过,随着清末金融制度的混乱,不少银两被掺假或者置换成劣质白银,使得市面上流通的银元含银量大打折扣。如今市面上出现的假冒的“袁大头”,大多是使用白铜(锡合金)等低价材质冒充的劣质产品。在收藏时需注意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