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库券哪些有收藏价值?
从历史的角度看,70年代的期国债由于时间较早,又历经多次兑付、再投资等过程,原始凭证的流通性较低,其文物价值和档案价值较高,有一定的收藏意义;而90年代以后的记账式国债则都是电子记录,没有纸质凭证,要完整收集比较有难度,且各时期的记录具有可追溯性,一旦收集到某期的全部应计利息,那么该时期的历史利率水平也就确定了,从这个角度看,记帐式国债具有更高的学术和科研价值。 其次,按利率的不同划分,国债可分为储蓄国债(以60期为一个发行周期)和政策性国债(包括281天期和91天期两个品种)。其中储蓄国债从1994年起开始发行,到期一次性偿还本息,属于分期支付型债券,类似于银行的“定活两便”存款,因此又称为“银券”。因为利率是影响消费者支出的最主要因素之一,而汇率、房价等对消费的影响相对较弱,所以研究国内利率的历史变动趋势,尤其是对利率波动进行定性分析,储
蓄国债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目前我国发行的国债均为凭证式国债,即以国债收款方式作为债权债务凭证。它不记名、不挂失,不可流通转让,但可以抵押贷款。与股票和金融债券相比,它的利率相对较高但风险较小。
不同期限的国债价格受同一期限国债利率的影响,二者之间呈正比例关系。理论上说,在资金市场上一年期以上的期限结构应该是单利的,但由于商业银行每年都要按照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向央行缴存现金,因此实际上的长期利率应高于理论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