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样有收藏价值吗?
从收藏的角度来讲,邮票的版式和图案是影响其价值最主要的两个因素。 首先来说,一枚邮票的价值取决于这枚邮票是否曾经是法定货币,或者说,是否有国家发行此套邮票的证明文件——也就是这套邮票的“大版”;如果没有这些,就只能算是非正式发行的“试刻样票”或 “设计稿”,当然,这些“试刻样票”或是“设计稿”也有可能是很珍贵的珍品,但是与正式发行的邮票相比,其价值绝对不可同日而语。
例如,我们收集到的1953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致中国邮电部的加急信件,这封信的末尾打印了20个字:“上述意见,是否妥当,请批示”,这封普通得不行的“公文”却引起了专家的注意,经考证这是当时由苏联寄往国内的电报费票据,由于年代久远,又经过了多次翻拍,现在已成为极为珍贵的邮史文献资料,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和研究价值 [1] 。
同样,在2017年的时候,我们曾经收集到一张1947年的“美国邮政署收据”(The United States Postal Service Receipt),这张“收据”上清晰地印着“American Express”标志,收款方是美国邮政总局,付款方是美国运通公司,而且上面还有美国运通公司加盖的“业务章”,因此可以认定这是一张真实的邮件费用收据,并非假造的文物,经过多方打听和查证后,发现这张邮票被日本邮学史研究者所珍藏 [2] 。 能够作为实物证据证明邮件曾付邮发出,具有很高的可靠性。
其次,一个国家的邮票通常是由该国主管通信部门统一印制发行的,因此从印刷工艺上看,一般来说,早期发行的邮票因技术条件的限制,可能显得比较粗糙,到了后期则更为精致。不过,技术上的限制并不是衡量邮票价值的唯一标准,毕竟,如果某个国家处于极端困难的时期,它也没有能力去印制精品邮票。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讲的是一般情况,并不排除个别特例。 所以,从收藏的角度来讲,要使邮票的收藏价值得到认可并得以体现,这两个基本要素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