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通宝钱值多少人民币?
“通宝”指的是汉代发行的“五铢”“四铢”等钱币,不是唐朝的。 “开元通宝”是唐朝的始铸币。“开元”就是“开辟新纪元”的意思。“通宝”就是“可以流通的宝物”(“宝”通“宝”)。当时社会经济繁荣,物资丰富,人们生活水平较高,所以虽然“开元通宝”直径只有24毫米左右,但是厚薄适中、轻重得体,十分漂亮,而且工艺精湛,流传至今的很多都光泽如新。这种小钱在当时极为受欢迎,民间大量铸造。“开元通宝”的版式很多,有国号钱,年号钱,还有“开元宝”或“开元通宝”等字样的吉语钱等多种。不过由于当时冶炼技术所限,多数开元通宝钱币的含铜量不高,所以存世较多,现今一枚普通的“开元通宝”市场价格一般在5元左右。当然,也有极少量的版别价在几百甚至上千的。 唐玄宗开元年间还因国库丰盈,曾经把当年铸钱的收入大部分赏赐给了功臣! “乾元重宝”是唐代第二枚货币。“乾元”是“乾坤”和“元气”的意思。“重宝”就是不折不扣的“贵重之物”。这枚钱币由于材质较好,又经过千百年沉淀,不少的钱币现在都很珍贵了。
到了唐肃宗乾元元年,由于陕州节度使皇甫温向朝廷进贡了一块重达三百斤的银块作铸币原料,于是朝廷用这块银块打制了“乾元重宝”钱,以一当十与“开元通宝”一起流通。后来因为老百姓对新的“乾元重宝”反应冷淡,不如以前的热情,加上此时西北一带羌族政权兴起,不断侵扰唐王朝的西北地区,造成军费大增,于是乾元二年朝廷就下令以一当十的“乾元重宝”改铸为“小乾元重宝”,以一当五十流通,这相当于现代的贬值百分之八十。
“大历元宝”是唐代最后一个银元。“大历”就是“大年份”的意思。这个“元”也就是“第一”的意思。“大历元宝”一般指唐德宗大历年间(公元766——779年)铸行的“元”字冠钱。当时战乱不已,国力衰弱,各地叛乱不止,因此虽然“大历元宝”制作精美,但含铜量低,用料较差,而且当时民间私铸严重,故传世较少,比“乾元重宝”要值钱一些,一枚普通的“大历元宝”目前市场价格也在数百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