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中还有哪些知识?
一、“人民币”一词的叫法是不正确的。应该称为“人民币纸币”或者“纸钞”(Draft)。 之所以说“人民币”这个词的使用范围并不广泛,是因为中国人民银行并不是惟一的发行货币的银行——中国境内除了中国人民银行之外还有其他的商业银行。而所谓的“人民”其实指的就是“中国人民银行”,它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其他银行的客户实际上都是“人民币用户”(Renminbi users)。
二、1948年12月,由国民党执政时的行政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委托上海印钞厂印制了第一张人民币——草字号人民币(下图)。 这10元面值的人民币当时定位于补充法币之空缺,与法币的兑换比率为1:1。
三、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新中国得到了除台湾省以外的所有原国民政府的疆域,人民币也就成了新中国的法定货币。但此时的新中国在财政上并没什么钱,于是中国人民银行在1950年3月向人民政府提出申请,要求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人民币贷款,用于支持工商企业恢复生产和建设。这一贷款的利率定为6%,这是中国人民银行第一次发放贷款,也是央行货币政策工具之一“公开市场操作”的首次亮相。
四、到了1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经济现象,这时国家决定收缩银根,开始执行紧缩的货币政策。1957年,全国各金融机构累计收回贷款32.5亿元,到1958年底,全部还清。
五、在我国外汇储备持续升值的过程中,为了调节国际收支逆差状况,1994年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了《外汇管理条例》,对企业和个人手中的外币实行强制结汇制度——“所有外国货币、外汇,除国务院另有规定以外,一律集中对外汇交易中心,统一经营,具体办法由中央银行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