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人民币好用吗?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孩子,对第四套人民币有着深厚的感情,那也是我所见过的流通时间最长的一套人民币了,从1980年到2000年经历了改革开放到加入世贸组织,这套人民币见证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对外交流的历程。
我记忆中最早的老钱是5角纸币,上面印着纺织女工,母亲带着我和妹妹在动物园买票,那时动物园的门票还是1元面值的纸币,记得还买过老虎粮(鱼食),摊主是一个身体残疾的叔叔,收了一堆零钱,当时觉得他特别善良;后来记忆里还有1块、2块的纸币,印象中2块钱能买好多东西,好像五毛钱就能看一场电影,记得最清楚的是有一年的暑假去奥林匹克公园(当时还没改名为奥林匹克公园),公园里有一个游乐园,进去之后发现里面全是抽纱的阿姨,她们围成一圈,中间放着一盘磁带,听着音乐,边听歌边工作,看得我是眼花缭乱,于是掏出钱来买了两张票(那时游乐园的门票是分成人的和孩子的价格,我记得孩子们是1块钱,现在想来应该是1.5吧,已经记不清了),现在想起来那里应该改成游乐园了,因为当时感觉这里和游乐园差不多。
后来我渐渐长大了,开始记账,妈妈发现我乱花钱,就拿出了家里的珍藏——一大摞一角纸币(那时100块钱还不值钱,记得上学时买一个面包大概是3-4元钱,所以1毛钱买个面包是不奇怪的)让我每天记着买菜用,说家里没钱了和她要钱,虽然那时的物价很低,但是一天1角钱的菜钱也是有限的,所以妈妈的钱都留着给我交书本费、学杂费。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第五套人民币陆续发行,旧版人民币逐渐退出市场,我家也慢慢攒够了100元(那时候觉得100元很多了,根本花不完,所以每花100元钱都会认真记一笔),终于实现了“百元大钞”的心愿! 虽然现在钞票印制越来越先进,防伪功能强大,但总觉得旧版的钞票有浓浓的时代印记,每一笔账都见证着一个时代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