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钱硬币有多少种?
作为一个钱币爱好者,这些年一直在不断的学习和学习。我对于中国古代的钱币知识了解得越多,就越觉得自己的无知与贫瘠。因此一直想要写出一篇比较全面的中国古代钱币分类文章,但一直未能如愿。 终于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2017年5月19日),我完成了这个心愿!!! 这次写这篇文主要参考了以下书籍: 杨宏光的《中国货币史》 张承宗等著的《中国古典金银币谱》 日本川上英明著作、张炳耀译的《中国历代货币图解》 夏商周时期的货币按照目前考古发现的实物资料,可以分为陶器钱和铜币。陶器钱主要是以陶范铸币,由于原料价格昂贵且不易保存,流传至今的陶器钱较为罕见,仅见鼎足式布币、空首布、尖足布、圆足布等数种。而铜币根据形制又可分为铜镜纹钱、无字铜板钱、外圆内方铜币和外圆内圆铜币等多种。 商朝的货币制度相当复杂,周灭商后建立了宗法制,推行分封制,为了稳定王室地位,在继承商代的铜币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建立了以方孔圆钱为特征的奴隶制国家统一货币制度。这种方孔圆钱的形状一直延续到现在,是我国古代钱币中唯一连续使用两千多年的货币形式。
西周早期继承了商代的铜币制度,中晚期开始,随着铁器的普及,布币逐渐被淘汰,圆钱开始盛行并成为主流的货币形态。东周列国时期群雄竞逐,各国都根据自己的需求创制货币,故此这一时期的货币样式极为丰富。
秦代确立郡县制,统一了货币,秦半两以重量称“半两”得名,材质分为银质、铜钱两种。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统一全国货币,废除战国时代各国通行的刀币、布币,将原来秦国使用的圆形方孔钱推向全国各地,标准方孔圆形汉五铢钱成为汉朝主要货币。同时,西汉末年发明了纸钞,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纸币。
王莽新朝天凤元年(公元 14 年),王莽实行宝货制改革,把货币分为五种,俗称 “ 五铢钱 ”;天凤七年,王莽又把五铢钱改为小钱,直径缩短至 2.3cm 而重约 2g 。东汉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废五铢钱,改铸三铢钱,质量更差,导致钱重轻、价值低,货币流通混乱。后来东汉王朝采取了一些措施,如裁汰旧钱、铸造新钱等,才使货币情况有所好转。
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纷纷,各政权更迭频繁,货币制亦随之改变。魏文帝曹丕即位后,以汉五铢钱质薄工劣,令更换新钱,称为 “ 新通宝 ”; 梁武帝时,因军费开支过大,朝廷无法支付繁多的铸币费用,于侯景之乱后停止铸钱。此后南朝诸帝多为世家出身,家境富裕,不急于振兴货币,任由钱粮泛滥,致使南朝经济水平始终难以大幅提高;而北方五胡乱华,少数民族政权林立,也无心顾及铸币之事,使得汉唐之间的这段历史在经济方面并无多少亮点可言。
唐代建立统一政权后,吸取前朝经验,不再随意更换货币,而是维持着隋朝的五铢钱制。唐高祖武德四年,因民间盗铸钱、滥花钱的现象严重,于是严禁私钱,违者处死,并把以往圆形方孔的钱币改成圆形薄币。但这种强制做法收效甚微,盗铸之风依然猖獗。直到开元十年,唐玄宗下令禁止民间使用金属货币,改为官府统一发行纸券,谓之 “ 飞钞 ” 但这种飞钞并不成功,民间仍多偷铸。直至天宝元年,玄宗采纳张说的建议,实行双币并行制,才彻底解决了盗铸问题。宋代继承了唐末五代十国的飞钱,演变成为一种预先存钱、取款的信用凭证—交子。到了元代,又发明了元宝,正式命名为 “ 元钞 ”,作为官方发行的唯一的货币。元钞大小不一,有元宝、钞锭、小钞三种,以元宝最大,小钞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