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有中国书法吗?
来张有意思的,今年3月,上海书法院院长孙晓云率团访问希腊,在卫城博物馆举办“希腊文篆书展”,并现场教授希腊友人学习书法; 之后在圣托里尼岛,中国书画家们现场挥毫泼墨,以汉字、草书、行书等多种字体创作了百余幅作品赠送给当地民众。
其实啊,说到中希文化交流,不得不提一个名字——蔡希昌。他可是将甲骨文带到欧洲的第一个中国人! 1928年,蔡希昌作为燕京大学的学生代表前往希腊拜会了当时正在那里留学的中国留学生,并一起讨论了关于甲骨文字的著述计划。 随后几年内,蔡希昌发表了多篇有关甲骨文的论文,如《殷虚文字所反映的时代思想》、《论安阳发掘的甲骨文》、《甲骨文字》等,并出版了个人著作《甲骨文字》,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争论,也吸引了希腊学者更多的目光。
上世纪60年代开始,一批又一批的希腊留学生来到中国,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这些留学生中有很多人选择了北京语言大学。而该校的前身是1962年成立的外语学校,校长就是赵朴初先生。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外籍学生在学习汉语的同时,还要修读中国古代文学史和古代汉语。
他们学习的古代汉语课程包括字音、字形、字义、文言语法等,所用的教材是中国出版的《古代汉语》。但是,授课老师使用的却是古希腊语讲授,而学生们则必须用中文笔记。 除了教材之外,授课所使用的典籍也“古香古色”——《周易》、《春秋公羊传》、《战国策》等等,都是文言文译作。不过,其中夹杂着许多现代汉语成分,比如,讲到《庄子·逍遥游》时,老师会使用“to be free”这样的英文翻译。 课堂内外都在传播着中华文化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