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古代陶瓷?
首先,从技术上看,瓷器是中国古代发明的一种独特艺术品。它的制作过程与陶器类似,但需在成型的器物上敷上一层石膏模,再覆一层玻璃质釉,然后用1300度高温烧制而成。瓷器质地薄而轻,表面光滑,不吸水防渗透,并且耐酸碱腐蚀,坚固耐用。这些性能都远超过同时期的青铜器和钢制品。另外,由于瓷器的原料来源丰富,生产成本低,烧制工艺相对简单,所以它在秦汉时期就从青铜器和玉石器等材料中脱颖而出,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品的主要材质。
其次,从历史沿革看,原始社会晚期已经有陶器出现,它们主要装饰着一些花纹和几何图形。到了商周时代,陶器不仅继续发展,而且出现了大量造型质朴厚实、纹样美观的陶俑,以及精巧细致的陶鼎等祭器。但是陶器一旦受到强氧化剂或者金属盐类的侵蚀,就很容易被腐蚀损坏。这迫使人们在追求实用功能的同时还要兼顾它使用的寿命。于是,陶瓷就应运而生了。
最后,从外销看,汉代时期我们就已经把制成品出口到欧洲,他们称这种新产品为赛里斯(Seres),意思是“丝绸之国”。后来,中国又陆续将青花瓷器、粉彩瓷器和玲珑瓷器等优质产品出口到世界各地,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喜爱,也极大地促进了我们的对外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