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货翡翠怎么回事?
“B”货是商业上的叫法,指经过漂白、注胶的翡翠。 天然形成的翡翠,内部会有一些纹理和瑕疵。这些纹理或瑕疵的形成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因为在开采过程中受到外力作用,导致的裂隙;有的则是由于矿物结晶时不均匀导致的。但无论是什么成因,都是真实的存在。
而“B”货处理过的翡翠,首先需要去掉表面的污点以及瑕疵,因此会进行清洗。很多“B”货的翡翠看上去很亮,很干净的原因就在于此——表面脏东西没了。 “B”货的处理过程还不止如此。由于天然的翡翠或多或少都会有色根(颜色渐变过渡的区域),或者由于矿物颗粒之间的缝隙导致颜色不均匀,这就需要进一步漂白了。漂白剂一般具有极强腐蚀性,用其浸泡“B”货的表面,使其原有的纹理和结构变得模糊,颜色也渐渐均匀起来。最后再用强溶剂提取出“B”货中的杂质元素及氢氟酸根,增加透明度和光泽度。
当然,这样的处理不仅费时费力,成本也很高昂。所以有些无良商家就采用更为“简便”的方法来制作“B”货——直接用化学溶液浸泡,这种方法也被称为“洗砂”。 用此种方法制作的“B”货,由于没有经过高温高压,所以质地不会非常细腻,颜色的均匀程度也不如前一种方法制备的“B”货,且更易褪色。 目前市场上有部分“B”货甚至都无需通过上述步骤,直接浸入染料中即可染色,使原来黑色的翡翠变成绿色的翡翠,俗称“泡油料”。这种“B”货由于染色剂大量渗透至玉石的微细缝隙中,很难清洗干净,故又称“吃油料”。虽然色可染得鲜艳迷人,但稳定性极差,遇碱容易褪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