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货翡翠还上蜡吗?
“B货”、“C货”这个说法是行业里面形容天然翡翠经化学处理改变其内部结构的用语,现在已经被淘汰了。 现在对经过人工处理的翡翠,行业里统一称呼为“翡翠A货”;没有处理过的翡翠,行业里统称“翡翠B货”(注意不是“B货翡翠”)。 另外,还有“翡翠C货”和“翡翠D货”的说法。
1.将低档的天然翡翠通过添加染色剂漂染成高档的颜色并销售,称为“C货”;
2.冒充高档的玉材,如将绿辉石冒充绿翡翠,将蓝辉石冒充蓝翡翠等,称“D货”。 “C货”、“D货”已经属于染色加工范畴,不是通过浸蜡改善质地的情况了。
目前,正规的交易场所(如商场、官网及第三方平台里的正品店铺)售卖的翡翠基本都是A货。由于消费者越来越注重购买过程的安心与便捷,这些正规渠道的竞争力越来越大,很多小作坊因此倒闭。而一些不良商家也不得不退出市场,毕竟造假一时能骗过所有人,不可能一直骗下去。
B货翡翠通常都要上蜡,因为翡翠B货是浸泡酸溶液后,又灌入树脂,经过打磨加工制成的。这些操作会使它的结构变得松散,多孔,通过注胶和上蜡可以令其表面更为光滑且有一定封闭作用,从而达到更逼真的仿冒效果。一般情况下,B货翡翠在表面涂抹一层蜡,很薄,目视或手摸感觉不出任何异样,有的B货翡翠只充填没有涂蜡。还有的为强调某种颜色,充填时在胶中加入色料,这往往是有经验的鉴定人员根据鉴定经验来判断的。通常B货翡翠胶体的折射率低于翡翠的折射率,显微镜下可见到胶体在颗粒间隙和裂隙中充填。
天然翡翠多具有绿色形如斑块、条带、团块的致色原理。B货翡翠的颜色分布较为不均,在颗粒间隙有颜色,而且常常浸染到邻近的颗粒上,浸染部分颜色浓,并见绿色色晕。在颗粒物间分布的颜色不均匀,呈现分散孤立情况,与周边的界线明显。B货翡翠通常都经过强酸的侵蚀,所以在显微镜下,常可见其表面呈网纹沟槽。一些质量差的B货翡翠由于在注胶后没有上蜡,其表面可见不平滑,粗糙的纹理。并且一些B货翡翠经过浸泡酸溶液并注入树脂。这些操作会使它的结构变得松散,多孔,在红外光谱上常可见3760cm-1,3550cm-1,3410cm-1三个强吸收峰,这三个吸收峰是羟基的伸缩振动峰,是由于强酸处理后,在酸液中浸泡一定时间,使酸液渗入裂隙或矿物颗粒内部,产生溶解产生大量的裂隙使翡翠结构疏松,在处理时或处理后吸收入空气中的水份而产生了大量的羟基。
此外,在显微镜下观察,还会看到大量的裂隙或矿物颗粒间隙,以及矿物颗粒边缘有因强酸腐蚀所产生的准光滑圆润的弧面状。天然翡翠的颜色是呈纤维放射状和柱状等色形。由上述特点,特别是红外光谱上出现羟基吸收峰,用偏光镜观察到胶体的异常消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