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棉有什么区别?
在天然翡翠原材料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那样的瑕疵,这些瑕疵或多或少都会影响玉石的美观程度,进而对其价值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中,“棉”就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瑕疵,而且也是影响比较大的一种。 什么是“棉”呢?其实,所谓的“棉”,就是指翡翠原石或者成品颜色浅、分布均匀且散开的白色斑状物。这些“棉”的形态各不相同,有点像棉花,所以被形象地称为“棉”。虽然“棉”和翡翠的原石或成品的颜色均为无色的白,但是两者的颜色还是有所区别的。
首先,可以清楚地看到,原石的“棉”是呈白色,而且色根明显;而成品的“棉”则是呈灰白色,并且有扩散的现象。其次,由于“棉”是由硬玉矿物(主要为辉玉)颗粒间隙中的钠长石晶体所形成的,因此硬度比翡翠更高一些(6.5—7),用金属器物不容易刻划出痕迹。另外,由于“棉”主要含钠长石,因此具有半透明的特点,如果“棉”较多,则会降低整块玉石的透明度。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棉”都对翡翠的价值有影响,比如有的“棉”可能只是影响美观,并不影响其价值和收藏价值。 如何评价“棉”呢? 其实,“棉”的存在有必然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翡翠的自然状态。因为自然界中的翡翠原料大多都带有“棉”,只不过有时候很明显,有时候则不太明显而已。 所以,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因为翡翠中有“棉”就大肆攻击。相反,我们应该理性看待“棉”的存在,把它看作是鉴定翡翠成品或者原石的重要依据之一就可以了。
当然啦!要是不喜欢“棉”的感觉,完全可以找一个技术精湛的老师傅给去掉。不过,有些“棉”是去不掉的,即使用强酸浸泡、用刀刮除,也只是去除表面的一部分,用金属器具是可以刮出痕迹的。“棉”的存在也有其必要性,很多时候它的存在反而丰富了翡翠的色彩和结构,让原本单调的玉器增添了一丝灵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