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色翡翠是假的吗?
首先,我们得先了解什么是“加色”、什么是“染色”,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所谓的加色,就是把有色矿液注入翡翠原石中,经过打磨、抛光,使得玉石表面带有颜色,而内部仍然保持无色或者浅色的状态。 这样的操作手法,在行业内属于比较“低级”的造假方式,因为色彩分布是没有层次感或者是过渡自然的,一眼就能看出人工染色的痕迹。
但这种方式造成的损失较小,成本也不高,所以也经常能见得到。 那什么叫染色呢? 顾名思义,就是使用化学染料涂抹在翡翠的表面,使其着色。 有无底色区别大么? 当然大! 如果有白色底子,那么无论多小的染色剂,都容易被识别出来;如果无色底子,则不容易发现。 不过,现在市场上多数的玉器都带有底色,通常是绿色底。这是因为把绿色的翡翠零件,浸泡在绿色的溶液中,这样就能使绿色的翡翠表面也被染上绿颜色了。
虽然这样做会使部分绿翡翠的颜色变深,但同样也会令其失水皱缩,影响它的品质。 所以,当大家在购买绿翡时,如果遇到颜色特别艳的,一定要小心是否为染色而成。 其实,辨别是否是染色还是加色,还有一个很简单的办法——观察纹路。 由于是原有矿石的裂纹处染色或填充,所以染色的区域会有条带状或块状的色块出现,而加色的区域则是均匀分布的小颗粒。大家可以仔细观察,看看自己购买的翠件是否有这种纹理。 至于染色剂的成分是什么,是否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大家也不用过于担忧。 目前市面上出售的染色剂多为有机染色剂,相对无机染色剂而言,对人体的伤害会小很多。而且只要不要长时间佩戴或者接触皮肤,都是没多大问题的。
加色翡翠指的是有些商贩将普通翡翠通过染色等手段处理成人们喜爱的“冰翠”、“紫罗兰”、“红翡翠”和“绿化佛”。染成“紫罗兰”、“红翡翠”和“绿化佛”时,一般用塑料薄膜包好加热。这样染料受热后渗透到翡翠的缝隙中去,冷却后由于毛细现象,翡翠就永久地“染”上了颜色,尤其在光线下,颜色相当漂亮。将翡翠染成“冰翠”时,先将普通翡翠在强碱中浸泡一段时间,使翡翠表面有较多的羟基,然后浸入有机色素中,再在强压下浸泡相当长时间,使有机色素分子与翡翠表面的羟基反应并生成新的有色物质,从而改变翡翠的颜色。
加色翡翠的辨别方法主要有:
1、看颜色:天然翡翠由于天然颜色成因作用特点,常呈团块状、丝线状、条带状等颜色分布特点,染色翡翠颜色一般呈顺纹、深浅不一。
翡翠A货颜色较为自然、灵动、分布和色形都很杂乱,绿色跟白色接触的部位可见绿色向白色部分的浸染过渡;B货翡翠由于酸洗漂洗,颜色与白色部分界线较为明显和干净;处理翡翠(俗称C货翡翠)颜色比较呆板,色调鲜艳不自然,镯子内弧面可见绿色成条带状分布。
2、测密度:翡翠A货相对B货及处理翡翠密度大,可以滴水或哈气在翡翠台面,翡翠A货珠滴水易散,B货水珠不易散开,处理翡翠(俗称C货翡翠)跟B货反应相仿。
3、查特征:处理翡翠(俗称C货翡翠)由于在热碱中浸泡染色,在浸染过程中常有碱花残留,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否存在;另外,染色翡翠颜色跟白色部分接触带常可见暗黄色。
4、观察翡翠表面或残缺部位的情况,A货翡翠一般有细密略粗糙的感觉,B货翡翠,表面比较光滑,残缺部分为纤维胶体结构;处理翡翠(俗称C货翡翠)表面多为玻璃光或树脂光,残缺部分为纤维胶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