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雕山水什么寓意?
说到“山”,其实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代表的是“靠山”的意思。比如俗语说“背靠大山好乘凉”、“有了靠山吃山”等等。而在玉器中,“山”往往被雕琢在玉器的顶部,象征“鸿运当头”,且“山”多为镂空雕刻,意味着“财源滚滚”。 那么,为什么不是“水”,而是“山”呢?这是因为中国人讲究“山尊水长”。所谓“山尊”,一是指山的地位崇高;二是形容山势的雄伟高贵。而“水长”则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是指水的滋润力量巨大,无边无际;另一方面则比喻人生旅程漫长遥远。 正因为如此,古人认为,只有像高山一样坚强、稳定并且不断进取的人,才能最终成功。而这种精神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象征。
所以,当我们看到玉器上雕刻着“山”的造型时,除了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美妙之外,也要学习“山”那种无畏险恶、勇往直前、敢于战胜困难的品质。这种品质将帮助我们成就美好的事业,过上幸福的生活! 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或者挫折的时候,不妨对自己说:“别怕!我是‘山’,我既能挡住狂风暴雨,又能承受住你所有的泪水和委屈。我会一直在这里等你!”
以国画山水为主题,在方寸的翡翠玉石上进行雕刻创作,既表现了山水画作的深远古韵,又彰显了玉雕的玲珑剔透,二者兼长,可取其妙。山水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自古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玉雕师也将这种文化理念和艺术表现手法运用到玉雕题材中。
山水题材的玉器作品深受文人雅士喜爱,因为其中蕴含了道家天人合一、儒家仁者爱人,还有佛家般若智慧的多种文化内涵和审美,同时也体现了玉雕创作者的个性风格。玉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是具有道德修养的君子的象征,而山水文化则是崇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所以二者相融合,也寓意着和谐、宽容、淡泊、宁静。古代文人在仕途屡遭不顺后,大多去山水之间寄情,于是山水画也就成为了展现士大夫精神的载体,玉雕山水题材也是对绘画艺术的一次展现。
翡翠山水题材玉雕一般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第一类是“高远式”,“高远”是指所描绘的景物在我们观察时处于比我们视点更高的位置,山石高大巍峨,深谷低陷幽深,有一种崇高壮丽的恢宏气势,如玉雕作品《江山万里图》就是采用了高远式的构图手法;第二类是“平远式”,平远也称阔远,多表现悠远辽阔、烟波浩渺的意境,如玉雕作品《寒林待渡》、《湖畔归舟》等等,《寒林待渡》中景物的布局就是以近中远景的分割,营造了“寒林”的悠远空间之感。
山水题材在玉器之上,融中国古典之美与天地自然之灵气于一炉,有“仁”之正气,“智”之深远,“义”之风雅,“德”之厚重。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藏佩戴山水玉器就是在修养“仁、义、智、德”之人,也可以说,山水题材玉雕中蕴含了人生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