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吊坠真假区别?
翡翠吊坠的鉴别,和鉴别其它珠宝玉石一样,需要掌握“一看二摸三测四问”14个字。这14个字概括了肉眼观察、触摸检查、工具测量以及咨询了解的全过程。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来鉴定翡翠,都需要通过长时间的经验积累和实践操作才能最终掌握,并非看几篇文章就能学会。文章里介绍的方法仅起到参考作用,不能作为判定首饰真伪的唯一标准。
一、肉眼观察
这是最基本也是最直接的方法。在自然光下(或灯光),认真仔细地观察物品的外观颜色是否自然均匀,结构构造是否清晰完整,有无裂纹和瑕疵等。
二、触摸检查 用手触摸器物,感觉其粗糙程度和温度。天然翡翠表面有粗糙感,人工处理的翡翠表面光滑,抛光很好;天然翡翠手感凉,因为其中含有一定的酸蚀痕迹而显得粗糙,处理过的翡翠由于抛光良好,手感很凉,但比天然翡翠要光滑。另外,有些不法商家将一些塑料、玻璃冒充的假翡翠给顾客误导,这些假货往往触感很凉,且硬度低,用指甲轻划会有划痕出现。
三、工具测量 用卡尺测量镯子直径并记录数据,再用放大镜或者显微镜来观测玉中的颗粒和纹理。对于尺寸比较大的挂件可以采用游标卡尺精准测量。如果是特殊形状的玉器应分别测量各个部分的大小,取平均值判断。
四、询问情况 如果以上方法仍不能确定玉器好坏的话,可以向销售商提出进一步的要求,例如要求提供产品的合格证、鉴定书或者是产地证明等等,并详细询问有关商品的情况,如产地、颜色、光泽、密度、硬度、成分等基本特征。
购买时如果为了保险起见,还可以请经销商出示国家权威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
富革优质答主吊坠是翡翠饰品中制作款式和类型最多、佩戴起来最方便且保有量最大的一件首饰,因此也是仿冒赝品最多的翡翠饰品。
水晶类仿品
鉴定玻璃和水晶的假冒制品,最简单的方法是直接在光亮处观察,真正的翡翠颜色和底子浑然一体,而玻璃和水晶做的伪品,颜色几乎都以胶冻形式充填于石英质颗粒的间隙之中,颜色难于深入到物质的内部,且色与底子的结合是“外镶式”的。这类赝品,从侧面观察颜色呈明显的蓝绿色,这一点与翡翠绿色有一定的区别,并且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表面,还会看到由于填充颜色时高温加热,而在仿品表面留下的许多细微爆裂纹理。同时由于石英质类材料的密度较低,所以仿制品上手的感觉较真的翡翠为轻。
有机质与无机质混合仿品
这类赝品大多利用天然的石英质玉石,甚至用人工玻璃作为仿制的“底子”,而在“底子”的表面做染色处理,染料是用人工合成色素制成的,其颜色比翡翠的颜色浓艳。这类制品由于是在玉石或玻璃的表面染色,所以翡翠饰品上常见的“颜色不均”、“颜色分叉”、“颜色似云雾状”的特征大多不具备。仿品仅在表面上形成一层绿色的“表皮”,在制作饰品时为了突出颜色,往往将绿色部分仅作轻微的处理或仅作平面的处理,所以在仿制品上绿色部分基本上见不到桔皮效应的现象,而桔皮效应的存在是翡翠的一大特征,因此据此很容易区分辨别。染色剂在制作过程中常常利用加热的手段,所以染色剂仅在石英玉或玻璃的上部存在,而从下部观察颜色会明显变淡,在制作首饰时常将绿色的一侧朝外,另一侧可朝里,这也是鉴定时要注意观察的地方。
玻璃胶染色冒充冰种翡翠
市场上常常有翠绿色的仿冒翡翠玻璃种流通,仿品将无色透明有机玻璃的型坯放在模具中,在高温高压下将用染料制成的翠绿色胶体注入型坯中制成的。由于采用高温高压技术将胶质注入到透明的有机玻璃型坯中,所以仿造翡翠玻璃种的透明度可以达到相当高的程度,并且颜色的分布非常均匀,呈鲜丽的翠绿色,有些产品还可以制造出“色根”。市场上俗称“水沫子”的翡翠的绿色成因与这种仿品的成因相似,所以“水沫子”实际上不能算作是翡翠,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将这种水沫子和仿品相混淆。“水沫子”实际上是一种绿辉石,它所含的绿色染色剂是呈粒状的,虽然在透明的底子上绿色染色剂的粒度很小,但仍用10倍放大镜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绿色的颗粒。
在鉴定这些仿冒翡翠时要注意:
1、首先看颜色,翡翠的颜色是不均匀的,其颜色呈纤维状、斑块状,而且常有“色根”,而其它仿冒品的颜色比较纯正、均匀,颜色难于深入到晶体内部,且色与底子的结合是“外镶式”的;
2、真翡翠表面存在“桔皮效应”;
3、用10倍放大镜看颜色是否存在颗粒感;
4、是否具有玻璃光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