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金鱼有什么寓意?
“金玉满堂”是古人对财产和身份的象征,用“金”指的是财富,而用“玉”形容的身份地位。有“金玉满堂”的词语。
《庄子·秋水》中记载了“子非鱼,焉知鱼之乐”的故事,说明“鱼”的快乐和幸福。在后来的文学创作中就有很多以“鱼”为意的诗句或语言。 唐代诗人鱼玄机《易安居士咏》中有这样一句诗“易安室内养金鱼”。
宋代词人晏几道有一首《鹧鸪天》写一女子怀念情郎,其中两句“舞低杨柳楼心月,歌罢海棠花萼红”,以“楼心月”“花萼红”入句,极为精妙,后来这两句被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用来作为自己一首作品的小序,可见其艺术造诣之高。
明代文人张岱的《湖上杂咏》之三云“一舸荷香拂面过,金鱼数点买鱼多”,以“荷香”“金鲤”入句来描绘夏日西湖的景色。 清代文学家李渔的《闲情偶寄》里有“池馆晴波映,堂皇好画图。金鱼虽少亦庄严,只消数尾便成泉。”描写了庭院中清水池塘里“金鱼游曳”的画面。 除了文人们以“鱼”入句,以“鱼”命名的诗词也很多,如唐代诗人杜牧的诗作《叹龙斗》、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咏水母》等,不胜枚举。
那么,为什么那么多文人和艺术家都喜欢“鱼”呢?这是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鱼”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其中的“游于艺”指的就是琴棋书画,而“鱼”就出现在绘画之中。
北宋文豪苏东坡与好友文同一起探讨画作时,提到他的朋友张师雄擅画鱼,认为画的鱼“生动有味”,而文同自己也擅长画竹石草虫,但唯独不会画鱼,原因是觉得鱼太难画。可见鱼在文化艺术领域的重要性。 古代的礼仪制度中也存在“鱼”的文化。例如,先秦时期的“拜鱼”仪式。
《礼记·郊特牲》记载,古人祭拜祖先时要摆上鱼肉,表示先人祭祀用鱼而不用猪羊肉,显示出先祖节俭勤劳的品德。而在现代人礼节中也有“鱼”的影子,结婚请柬上用汉字或英文写着“XX携妻XXX敬邀XXXX(姓名)参加婚礼”,中间就是一个“鱼”字,这表达了新郎和新娘恩爱如初、比翼双飞的意思;朋友之间送祝福时,也会说“祝你生活幸福,如鱼似水”,以示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