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里什么是藓?
在行业内,我们一般称“癣”为“翡癣”或“翠癣”。 所谓“翡癣”、“翠癣”,实际上是指分布在翡翠原石表面的黑色或者褐色的斑块,有时也会延伸进翡翠的原石内部。 这些黑褐色或者棕褐色的斑块其实是由翡翠的原生矿物——硬玉晶体形成的。
由于这些原生矿物的形成条件非常苛刻,因此它们是颗粒很细的结晶体,在显微镜下呈现纤维状或者针状,而且互相之间可以穿插;这些矿物中往往含有一小部分的氧化铁和氧化锰,所以才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这些硬玉晶体的颜色是黑色的,但它们的反射光却是绿色的(注意与下面那组图片的颜色区别)。这也正是翡翠具有绿色的原因所在。
不过呢,如果这些黑色的硬玉晶体出现在翡翠的原石表面,那么它们被抛光以后就会暴露出来,成为影响翡翠品相的一大瑕疵。这样的“斑秃”在业内又被称为“莽斑”。 而如果我们把一块原石切割开,就会发现里面的翡翠通常是不带颜色的,或者说带有很深的底色,这就是由这些黑的硬玉晶体形成的。当然,也有可能一部分原石切割后,发现里面全是绿色的翡翠,此时这些黑色的硬玉晶体也就消失了。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尽管这些黑褐色的斑块的成分是硬玉晶体,但我们不能简单的认为它是次生的。因为除了部分翡翠原料的外皮会明显的覆盖着一层风化层之外,大部分原石的表面是十分光滑的,而这些褐斑就像镶嵌在原石表面的一颗颗黑痣一样。所以在行业里才将这种既不是岩浆结晶也不是后期风化的矿物称为“嵌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