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跟翡翠怎么区分?
简单通俗的说,玉是一种软玉,而翡翠是一种硬玉; 当然从专业的角度上来说,这样的分类其实是存在问题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现在市面上有很多所谓的“玉”其实本身属于钠质辉石类,比如岫岩玉、南阳玉(独山玉)以及酒泉玉等,这些都属于软玉的范畴。 而我们现在所熟知的翡翠是产于东南亚的玉石,主要成分为钙镁硅酸盐,硬度6.5-7之间,因此也被叫做硬玉。
但不管是软玉还是硬玉,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祖先——闪透石! 因为闪透石的折射率较小,所以它属于介乎于玻璃与蜡质之间的光泽,看起来非常的柔和,这也是玉之所以被形容为“温润如初”的主要原因所在。 除了光泽之外,我们还可以从以下这三个方面来对玉和翡进行区分:
1、 密度 虽然都是密实结构,但是软玉(透闪石-阳起石系列)的密度一般在2.95—3.17g/cm³之间,而硬玉(钠铝硅酸盐)的密度大概在3.25~3.40g/cm³。所以单从密度上就能很轻松的判断哪种是软玉,哪种是硬玉了。
2、 折射率 软玉的折射率在1.62左右,而硬玉则是在1.65—1.67之间。所以如果拿两块玉放在一起,观察其折射出来的光线,如果明显感受到软玉看起来更通透,那么就是软玉无疑了。
3、 颜色 前面说到软玉和硬玉的最大区别在于成分,而不同的成分会导致其在颜色上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一般来说,软玉的颜色比较单一,通常都为浅绿色或者青白色,而硬玉的颜色相对来说会更加丰富些,不仅有绿色,还有红紫色以及黄褐色等等。 当然,对于分辨软玉和硬玉最好的办法其实就是仔细观察,毕竟“一图胜过千言万语呀”! 所以如果拿不定主意的话,不妨拿起你的手机拍摄几张特写,这样对比起来也会更加清晰一些。
玉分为软玉和硬玉,硬玉便是翡翠,那么,如何区别玉跟翡翠呢?
1、 看硬度
翡翠的硬度要大于玉石(此玉石指非翡翠的玉石,下文同),玉石的硬度基本在摩氏5°-6°,在玻璃上基本无划痕或不易留下痕迹。翡翠的硬度基本在6.5°-7°。在玻璃上较易留下划痕。如果是一般的玻璃,在玻璃上划,划不动的玉石基本可判断为翡翠。因为一般商店门窗玻璃的钢化玻璃硬度基本在6°左右,划不动玻璃的玉石基本可判断在6°上,也就是硬玉翡翠。
2、 看密度(水性)
玉石的密度在2.5-2.7之间,翡翠的密度在3.25-3.4之间,可见翡翠比玉石重。一般用手掂重的方法区别它们的水性。也就是把玉石握在手心里,来回掂量,感觉它在手心的重量。同体积的翡翠比玉石的握在手中的感觉要重一些。这也是翡翠又叫硬玉的原因吧。
3、 看内部结构(桔皮效应)
由于矿物成分以及形成的条件不同,玉石和翡翠的内部结构具有很大差异(玉石基本均为变质岩由石英等微晶矿物组成,翡翠既有火山岩也有变质岩由硬玉为主要矿物组成。)玉石的结构多为粒状、鳞片状细晶质---隐晶质结构,其表面的桔皮效应不明显,多数为细小皱纹状、油润光滑状。而翡翠的结构多为纤维--柱状变晶结构,其表面的桔皮效应十分明显,大多数颗粒粗大,皱纹粗砺(此为普通的B货翡翠,由于内部结构疏松,经强酸处理后,在表面出现一些坑坑洼洼小裂隙的A货翡翠,其桔皮效应较粗大B货的要弱,但与普通玉石的桔皮效应比较,还是差很多)。
4、 看颜色
翡翠的另一主要特征是颜色丰富、鲜艳。紫色、绿色、白色、黑色、黄色等均有。特别是帝王绿、苹果绿和紫罗兰等颜色极为漂亮。绿色主要为柱状、脉状分布,同时在绿色玉石底上若隐若现的白色斑块也为翡翠的特征。玉石颜色单一(主要为白色和黄色,也有些绿色,但颜色呆滞、灰暗,一般不鲜艳。)玉石的绿色多为后期次生色造成的,一般呈浸染状斑块状分布。紫色的玉石较少见。白色的玉石与白色翡翠的区别为:白色玉石颜色呆滞、不滋润、水头差。绿色玉石的颜色灰、暗,绿色的分布斑块状、浸染状。同时也可根据第一、二点所述进行区别。
5、 根据裂纹数量区别
由于翡翠形成于岩浆岩接触带,经后期变质以后,成矿温度、压力变化极为剧烈而且具有各向异性,造成裂隙、裂纹发育。在翡翠中可见到无数裂纹和裂隙(俗称坑、绺)。经过抛光、处理以后为绿色玉石质玉所不具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