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翡翠分几种?
“翠”是专指“翡翠”吗? “玉”和“翠”的关系到底怎么样? 很多人会说,“翠”自然是特指“翡翠”——一种著名的玉石。 但事实上,“翠”在古时指的是所有的绿色玉石,而不仅仅是今天意义上的“翡翠”。 例如汉代刘熙所著《广雅·释器》中有云:“翠,玉也。”又云“,翠羽也。”李凡松注曰:“翠,今谓之翡,其色红者。”可见当时所谓“翠”,包括红翡和黄翡两种颜色。 再往后,明代曹昭的《格古要论·珍玩类》中载有“翠:出在西番诸国……有碧绿、鹅黄、柳绿等色,惟碧绿最贵”;张应文著《清秘藏·珠玉部》中也说:“翠,一种异香扑鼻,颜色鲜丽,颇似新剥春笋。但其中色相甚多,尤以碧绿为佳。”这些记载中的“翠”,同样包含各种颜色的玉石。
那么,为什么今天的“翠”只代表一种颜色呢? 其实是因为清代中期后,缅甸玉(俗称“老缅玉”)大量进入中国,由于老缅玉颜色以绿色为主,逐渐改变了此前各种颜色“翠”并重的局面。 从传世作品来看,明清时期制作的大型摆件主要用南阳玉或是陕西蓝田玉,这类硬玉材质大多呈白蜡状,绿色很淡,所以就需要加入一定的颜料来调色,这样成品的颜色就会偏灰或偏褐色——这与现在缅甸玉的颜色相当接近。
因此我们可以推测,大约是清代中期以后,因为缅甸玉颜色与“翠”的颜色相近,而且质佳量大的特点逐渐取代了以往各种颜色“翠”的地位,所以“翠”就慢慢地被限制使用,仅用来代表一种特定的颜色——“葱绿”。 用现在的话来说,“苍翠”“翠绿”,其实应该属于形容色彩的成语,并不表示具体的色彩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