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石头是怎么形成的?
“石”这个字在现代汉语里只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指“矿石”、“岩石”之类的矿物集合体;另一个是特指“玉石”,但现代汉语里的“玉”字多指软玉(即传统意义上的“和田玉”)。而旧时“玉”字则指一切装饰品或工艺制品,凡是以矿物晶体为材料制成的各种雕刻品都称“玉”,可见古时玉和石是两个同义词。 如今人们一般将“玉”限定在硬玉(翡翠)和软玉(和田玉)范围内。
那么“翠”呢?现在一般指的是绿颜色的宝石,但古时却只用来称呼翡翠。段玉裁《说文解字》云:“翠,碧绿的玉。”“彩”字的古文字形体表40265873-1393Q.jpg示,上面部分像一顶华美的帽子,下面部分像穿着华丽服饰的人,整个字形表示的就是佩戴“五彩缤纷的玉器”。这种种色彩鲜艳的玉,在古代也就是指今天的翡翠。
因此古人所谓的“翠”其实就是我们今天说的“翡翠”。汉代许慎把“翠”列入玉石部,明人张应文《清秘藏·珠翠》认为这是很合理的:“凡珠宝、珍瑶、翡翠……虽有大小轻重,皆入于玉类。”所以至今我们还经常看到“玉”与“翠”连用的词语如“翠玉”(亦作“粹玉”)、“蓝田玉” (一说指汉玉)等。 至于“翡”字,《辞海》引清俞樾《古书疑义举例·卷八》云: “‘翡’本作‘芾’,借为绯色之‘斐’字,后因声而转,写成‘翡’。”故此,“翡”就是红色的意思,用其来形容“赤色的翡翠”自然十分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