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翡翠起胶?
在说“起胶”之前,先简单讲讲什么是翡翠的“胶感”: 1.当一块翡翠的种质较老、结构细腻紧密的时候,当光进入这些微观的晶体间隙时会发生折射和漫反射,使得光线无法均匀透过去,从而给人一种“不透亮”“没精神”的感觉;而当光线遇到这些微小的晶体时会被分成无数束,再经过这些微小晶体的多次反射后重新汇集起来并变得明亮耀眼,这就是所谓的起胶现象了....
2.由于翡翠的矿物组成极其复杂,除了硬玉之外还有大量其他矿物的组合,这些矿物之间会相互叠加形成一些不规则的线条或块状,从而导致翡翠表面呈现出一种像蜡质感一样的光滑触感(类似于老坑玻璃种的玉石),也就是俗称的胶质感…… 好了,接下来我们谈谈翡翠中的“起胶”现象吧~ “起胶”是一种天然的翡翠的物理变化现象! 在天然翡翠中,有些翡翠的种很老而且水头也不错,但当我们拿着一块这样的翡翠去仔细观察它的时候会发现,有时它的表面好像会有一层乳液一样的东西流动着一样。这种特殊的现象称为"起胶"。
那么什么样的翡翠会出现这种特殊的“起胶效应”呢?一般来说,只有那些质地特别细腻且通透度的翡翠才会出现这种现象——这主要是由翡翠的结构所决定的。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翡翠的原生结构以及次生结构。 原生结构是指翡翠形成于地下岩浆之中,在冷凝过程中形成的颗粒细小且均匀的结晶体集合体(即“石纹”),而次生结构则是指在翡翠形成之后又被风化侵蚀而造成的裂隙发育(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绺裂”)。
根据翡翠的原生结构和次生结构的差异,可以将翡翠大致分为三类:第一是结构致密型,第二是结构粗松型,第三是半致密-粗松混合型。 而具有"起胶"效果的翡翠一般都属于第二种类型,也就是“半致密-粗松混合型”(如下图): 因为这类翡翠的结构既不是非常疏松也不是非常致密,所以它可以同时展现出这两种形态的特点——在强光的照射下我们可以发现它们内部存在着许多大小不同的颗粒分布不均匀的小斑点或者小条纹,而这些小点或小条纹就是翡翠的内部结构特征之一啦~
好啦,这就是今天要讲的“起胶”的基本原理啦! 当然,“起胶”的效果也是可遇不可求的哦~~